身為「台陽美術協會」八位創始人之一,李石樵可以說是油畫的大師,許多知名藝術家都曾帶著作品去請求他指點。1908年出生於臺北,1923年進入臺北師範學校,受教於石川欽一郎,開始接觸正規美術教育,1927年,年僅19歲便以《台北橋》入選第一屆台展。並在石川欽一郎的引薦之下赴日就讀東京美術學校,1933年《林本源庭園》入選日本帝展,成為臺灣畫壇一顆閃耀的明星,1935年《閨房》獲台展西洋畫科推薦級畫家榮譽,1943年獲新文展(帝展改制)「無鑑查(免審查)」資格,為第一位獲此殊榮之本省籍畫家。又因獲獎連連,聲名鵲起,間接地成為台灣美術運動中隱身的健將。

創作不怠 畫企業貸款壇的萬米長跑者



然而,即使如此,李石樵仍不畏打擊,自1948年成立畫室以來,自我期許承擔台灣美術教育的任務,無私地提供一個藝術教學環境,即使自身生活拮据,卻不靠收取學費維持生計。他以具體、理性的教學方式,深受學生推崇,使「李石樵畫室」成為當時藝術學子相繼拜訪之處,更培育出多位當今畫壇的中堅分子。如連續兩屆獲得國際著名「佛羅倫斯國際當代藝術雙年展」終身成就藝術獎的台灣抽象畫大師陳正雄,也曾是他的學生之一。

信用貸款國時報【文╱邱冠銓】

若述說油畫之傳承,其歷史可謂非常悠久且一直扮演著舉足輕重的地位。油畫是用乾的油調配的顏料來繪畫,傳統以亞麻子油調和顏料稱為油彩繪製,在經過處理的布或板上作畫,因顏料乾後不變色,多種顏色調和不會變得骯髒,這使得畫家可以畫出豐富、逼真的色彩。油畫顏料不透明,層層疊加,覆蓋力強,所以繪畫時可以由深到淺,使繪債務協商畫產生立體感。

突破刻板印象 創造藝術價值

五○年代至七○年代,李石樵開始探索及實驗西洋的現代藝術,並運用到自己的創作中。他在幾何分割的背景上,加入軟性、感性及半具象的物體描寫,本次「高彩?空間?知性─李石樵的創作與傳承」展出之《月夜曲》、《團欒》即為此時的創作。另外,在1964年另有件特殊的作品─《大將軍》,主旨在諷刺獨裁體制政權,在當時只能收藏在自己畫室,不能公開展覽,也不能編印入畫冊。七○年代至九○年代,他吸收了波納爾與塞尚的風格,表現出高彩度的燦爛炫麗,創作出《賽馬場》、《玫瑰花園》等佳作,作品中呈現安祥、閒適的氣息,卻又結合了個人深刻的思維與時代容貌,充份地將關注「現實」,分享「愉悅」的藝術理想發揮得淋漓盡致。

李石樵素有「畫家中的畫家」、「畫壇的萬米長跑者」的美譽,終生創作不怠,如同萬米長跑般,不斷地前進、超越。早期創作以人物畫為主,二次大戰後改以純熟寫實主義風格,創作反映時代、社會現象,表現對時局的感悟,以及對土地的熱愛,其中最為人所稱頌議論的有《市場口》、《田園樂》、《建設》等作。李石樵曾說:「我向來不畫空洞的東西。無法掌握的東西,是要如何畫呢?藝術若是離開了生活感情,畫家的作品又是怎麼樣讓看的人感動呢?」,這種有主張與意識形態的觀念,也在台灣美術史樹立了一座旗幟鮮明的標竿,成為近年來台灣美術史論述中最熱門的議題。

事實上,李石樵的藝術之路並非一路平順,亦曾遭遇許多挫折。1936年他以《橫臥裸女》及《屏風與裸婦》參加第二屆台陽展,警察以裸女立姿可以展出,躺姿不行,取消作品的展出。1977年12月,華南銀行以李石樵《三美圖》和廖繼春《風景》、楊三郎《思慕》三件作品印製在火柴盒上,一套三款,作為贈送宣傳之用。隔年1月高雄市警察局接獲檢舉,認為火柴盒上之《三美圖》為色情之作,有妨害風化之嫌,因而引起「藝術與色情」的討論。藝術與色情,其實只有一線之遙,全看觀看著內心的想法,因此,經過李石樵本人及藝術界的澄清與支持,風波才告平息。

個人信貸高彩空間知性 寫實主義風格的藝術大師李石樵

除了藝術教育,李石樵的身教更影響學生深遠,其堅持繪畫之路、不斷研究精進與提攜後進的熱情,也成為師生共同對於藝術的追求與使命感。1992年,李石樵以個人的力量成立美術館,將所存400房屋貸款多張畫作全數捐出,期待能為台灣藝術留下紀錄,可說一生奉獻給藝術,堅持無求堅持到底。

「高彩?空間?知性─李石樵的創作與傳承」展於2╱20─3╱31日在文化總會舉辦,本此展覽因畫作眾多,將分兩階段展出,歡迎各位一同參加這場由李石樵與其學生所譜出的寫實盛宴。

內容來自YAHOO新聞

新聞來源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高彩空間知性-寫實主義風格的藝術大師李石樵-215005212.html

8445B2162FF7B790
arrow
arrow

    j55zl5flv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